close
點亮罕病希望 家庭支持最核心
【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】「寶貝,你是神給我們的禮物……。」一歲多的曾晴,因罹患罕見疾病「肌小管病變」,至今仍無法脫離輪椅與父母的懷抱,但她的父親曾國榮不僅不以為苦,更相信「肌小管病變是罕見中的罕見,顯得她獨一無二」,而加倍愛她,與他的太太。

「罕見疾病」指的是「盛行率低、少見的疾病」,在台灣以萬分之一以下盛行率作為「罕見」標準。這些因基因作祟,而隱身在人群裡的罕見疾病病友,就像隱藏在點點螢光中,卻無法發光的螢火蟲,那樣容易受到忽略,「台灣『不健康』的社會,更帶給罕病家庭沈重壓力。」罕病病友家屬巫錦輝說。

巫錦輝表示,對罕病家庭而言,最困難的是社會無形的壓力。他說,台灣傳統觀念認為,這些疾病都是「上輩子作孽」,所以「他們這輩子是來討債」,各種負面看法,讓人帶著異樣眼光看待這些家庭;光這些壓力,就造成許多家庭的不和諧。

巫錦輝認為,社會是否提供資源是一回事,「因為只要家庭能夠不瓦解,就有力量面對各種困境」,所以政府應該注意這方面的需求;例如,在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一年內,提供身心諮詢與輔導,透過社工訪視家庭,除了提供必要協助,更要紓解家長的情緒問題,「家庭支持才是最核心的問題」。

每年規劃上億元經費投注身心障礙者服務的台北市政府,明年將推出「生活重建與家庭支持實驗方案」,社會局第三科科長彭夢娜說明,政府在各種身心障礙類別中,以智能不足、腦性麻痺等「心智類」的服務,做得最多也最久,明年要推出的這項計畫,目的就是希望讓服務範圍更加全面。

彭夢娜指出,這項方案將提供心智、聽語、精障、罕病、顏面傷殘等8種障別,提供10項專案申請、共一千萬元的經費,其中精障與罕病各可有兩個單位提出申請。她說,這一千萬將交由10個身心障礙服務團體運用,其中約46萬可用在人事費用,其他則必須投注在專業服務、諮詢費用上。

此外,台北市社會局社工室有「2400方案」,提供2千4百萬元的經費在家庭支持的工作上,而身心障礙科(第三科)也有各種「社會參與」的經費申請,「像今天這樣的活動,都可以跟社會局申請補助。」彭夢娜認為,「政府能做的有限,而民間無限」,因此最重要的是政府及民間良好配合,讓資源運用在對的地方。

罕見疾病基金會與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,合作舉辦的「點點營火光,滿滿父愛情──罕見疾病父親節特展」,即日起於台北市力圖書館總館展至8月11日,共有85件展現罕病家庭親情的散文及攝影作品獲獎,彰顯並紀錄為罕病兒奉獻的父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otubul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